(文章主要记录2018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企业商务分析Master的点点滴滴)
可能是夏天出生的缘故,我向来就不喜欢冷,那种刺骨血液冰冻僵住的感觉,想来真是让我不舒服。加上又是易出汗体质,也就很不喜欢裹棉衣,稍微活动几下,毛线夹着背脊的汗,那滋味着实让我难受。曾经也幻想过,要是能天天过上夏天,大拖鞋大短裤,没事就可以跳水里游泳吃冷饮,应该会是及其惬意吧。老天有眼,2018年,我就在新加坡就得偿所愿的过了整整365天的夏天,曾经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如今就只剩初夏,盛夏,仲夏。反而贱嗖嗖的有点想念冬天的滋味了哈哈哈。
2018年年初办完离职,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再次成为了一名学生。今年的足迹大多只局限在北纬1度的新加坡(十足的赤道),出没于NUS Utown、ISS school、实习待的IBM CBP,也去过马来西亚(亚庇)和越南(胡志明,芽庄)旅行。
2018年整体而言,关键词是充实和自我重建。
初尝NUS留学滋味
来到NUS,一切都是战战兢兢的。
担心过很多事情,竞争、语言、课程强度、考试难度等等。毕竟之前选定这个专业,是自己深思熟虑,做了系统的研究得来的。经过这一年,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但是这个证明的过程还是多少有点曲折,而且看待这个选择的角度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心态。
开始的课程,总体来说难度并不大,相比国内教授知识的方式,满黑板公式填鸭,这边的教育延续了西方教育的精髓,引导式教学。没有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循循善诱,讲究实际的应用和案例的分析,ISS学院本身也是很推崇实际应用,因而就也多了很多的workshop,很多课几乎是整节课要你讨论来讨论去,有机会在课堂上实践,比如讨论讨论舆情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啊,或者教你怎么写R语言啊。教授课程的老师,也都是背景相当惊人,走学术路线的学历基本都是哈佛、斯坦福之流,走实践路线的,基本都是首席科学家,还有几个CTO,由此可见国大在教师质量这块的把控还是相当严格的。当我志得意满还觉得资本主义的教法也不过如此的时候(其实真的也就还好),NUS也祭出了一件终极大杀器,就是Assignment(也就是小组作业)!作业不仅体现在它的体量比较大上,NUS的Assignment形式也比较全面,不光是实现某个模型(比如代码,建模之类),还要写report,有些甚至要写paper,还要西装笔挺人模人样地做presentation,有些小组还滋生了很多矛盾,想象一下同时有好几个这样的作业砸到你头上,多少是有点应接不暇的。
我所在的小组人员相对比较固定,有2个很不错的新加坡同学,总体都很和睦,只是大家做事都比较较真,这也就带来了不少的痛苦,我们似乎永远会把作业做到很heavy的地步,交assignment的高峰期UTown待到半夜3,4点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了,现在回想起来,弄到这么累的原因无外乎3点:1. 好胜心,2. 拖延懒,3. 纠结。不到DDL似乎就是没有什么动力去完成,有时候也自视甚高,觉得不能丢脸吧,但是每个作业涵盖一个学科知识点,总是要花时间去深入消化的,有时候图快,反而到后期发现都是问题,不得不推倒重来,慢慢也发现理解也伴着大家投入的时间增多而不断增强,经常需要大家聚到一起讨论,女朋友甚至怀疑说怎么天天都在讨论,以为在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
辛苦是真的辛苦,只记得当时写cluster的作业,写到2点多想吐,隔天没怎么吃饭还得了肠胃炎;做data visualization,和组员蜗居3天搞懂tableau(包括各种联动,dashboard),最后一天大家就睡了3小时就去present了;做service,白板写了一面又一面,还是没能想出很好的办法,抓耳挠腮直到困到动不出脑子。另外英文写作这块,不得不承认英语方面巨大的差距,时常我们写好了,新加坡同学还是需要逐字逐句的给我们改,这块也是拉低效率的因素(我知道别人都是英语母语的同学包办报告的,但是我们还是想自己多锻炼一下)。因而,每个report也从我们几个写的雅思作文蜕变为我们自己都读不太懂的雅思阅读了。可喜的是,我没有遇到太多坑队友的情况,大家都是能为他人着想的去做事情的,这一点我很知足,因为不少组出现了能力水平差距过大,或者态度出现问题撕破脸皮,大打出手的情况。另外,印度的同学其实也是真的很拼,也有不少神级的人物,而且人家英语普遍完爆中国学生,因此也不能太轻视。
这里有几点经验吧,(1)选课很重要,不是技术背景,就不要选太heavy的技术课,毕竟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让你从零开始建设自己的知识体系,没人会等着你。(2)组员的选择,一定要是靠谱的至少态度端正的人,而不要只迷信他过往牛逼的背景(遇到过之前埃森哲和四大背景的,失望之极,当然也是个人的问题和企业无关)。(3)老师大多都不错,而且不会都可以发邮件询问,都会得到很好的解答,但也有压榨的老师,要学会分辨或者询问往届的经验。
记录一些上过的课程:
商务分析基础(EB5101-Foundations Of Business Analytics)
高级分析(EB5103-Advanced Analytics)
数据分析(EB5102-Data Analytics)
决策与优化(EB5104-Decision Making And Optimization)
用户关系管理(EB5203-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医疗健康分析(EB5205-Clinical Health Analytics)
信息系统安全(SG4205-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计算智能人工智能(KE5206-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
文本挖掘(KE5205-Text Mining)
系统分析(EB5207-Service Analytics)
新媒体与情感挖掘(EB5204-New Media And Sentiment Mining)
机器学习与文本处理(EB5002-Text Processing using Machine Learning)
网站分析(EB5205-Web Analytics)
危机与自寻出路
然而,慢慢的,我却发现这边教授的东西,都太过于强调应用实践了,可能我这个专业商务分析就是比较重应用,而对于数学原理的介绍和推导,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而且教授的内容也过于简单和过时有些也已经不太适用了。让我感受焦虑的另一点是,今年AI发展之迅猛让我也心急于自己没能做出相适应的成果,(国内)市场永远择优功利,作为技术人出身,可能很难说服自己这么跟随下去,尤其是9月份开始校招之后,了解之下国内不管是算法、机器学习还是数据分析,所要考察的基础知识都十分完备,这些门槛不跨过基础不掌握好的话,很难能适应当下的大趋势,欠缺的知识像决堤一样涌过来。加上作业的负担和考试的压力都不小,很难拥有整段复习的时间。那段时间的我,分外的焦躁,日日夜夜是想补基础而不得,瘦了将近10斤,一度怀疑自己这个留学到底是不是正确的,甚至想过休学自学得了,也就是那段时间思考了很多很多,到底我该怎么安排我的学习生活,我要补哪些,我是谁。。本以为NUS的光环可以让我所向披靡,但是却越发的迷茫彷徨。
人总不能在一个不好的状态中度过,因此,想办法摆脱困境,改善自己的处境,有计划的实施自我重建,做好心理建设,才是重中之重。分析之下,得出几个比较重要的结论:
1. 秋招赶不上了,还有春招,我有工作经验,走社招问题也不大。差的只是自己的能力,而应该不会差机会,因此补齐足够的能力,找国内工作这块问题是不大的。
2. 既然学院给不了我想要的,那我就自己学,于是统计机器学习,我会去看李航和西瓜书,网上的视频笔记应有尽有。深度学习看了standford CS224n,也报了一些算法和NLP的课程。
3. 深度学习方面的实践,我决定尝试去打一些比赛,这样不仅锻炼能力也可以作为含金量高的经历写在简历上。
4. 自己学院的课程和作业,我尽量去做我强项的事情,比如写代码。也适当降低了考试复习的强度,我对成绩也没有那么高的执念,而且上学期成绩还算OK。
5. 评估下来感觉,这个专业(企业商务分析)虽然可能给不了我短期可见的提升,但是长远来看,一定是会有帮助的,尤其是在综合能力,大局观,商务分析等方面来看,因此只要是有帮助,我就应该坚持下去。
6. 最后,我选择相信自己。
在这样新的策略和心理建设之下,我又开始了我在IBM的实习生活。实习生活也是五味杂陈,我所在的组是一个跨文化多国籍的纯英语环境,起先,大家觉得你一实习生会什么,于是开始使唤我做一些很没有意思的活儿,比如拖拽生成表格,看视频学习之类的,当然这也不责怪任何人,也是一开始大家定位不明确。在我明确表示我实习不应该干这个的(意思大概就是你这样是委屈了我这个人才),我有我自己实习的scope,而且当前的工作模式实在是各种的不专业,我甚至还发了一次火(同学都说你可能是最狂的实习生了)。领导层开始对于我重新定位,甚至因为我实习的scope还专门开会来讨论。自然,协商的结果是好的,我可以做我预先设计的实习内容,也表扬一下IBM拥有的灵活性和大公司风范。慢慢我开始半天干活,半天复习,来回地铁上我也会听算法课,那段时间过得十二分的积极,也只是傻傻的不想让自己意识和思想堕落(正好室友7年感情长跑的戛然而止,使得整个居住气氛也不是很积极),实习也交了不少朋友,实习这块还要继续进行下去,暂时还前途未卜,也就不展开了。
慢慢的,我开始发现了自己的改观和一点点成绩吧。最为明显的是,英语表达上,一次在IBM开会阐述某个方案的时候,发现自己可以很从容的表达,也能听懂大家的提问了(毕竟东南亚的英语口语,印度啥的,你懂的),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也顺畅了很多。自己看李航和周志华的书,慢慢可以一点点看懂了,毕竟我也没有那么好的数学底子,在看到推导的时候经常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另一个就是比赛,打了大概3个比赛,因为喜欢和看好NLP方向,所以一直在关注这个领域,从达观杯600多名,熟悉比赛的流程和套路,到最近的天池拿了37名。虽然还是不值得大吹特吹,但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尤其天池那个比赛夹在考试期间,也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写,能做到这样的成绩,我已经相当知足了。学院的assignment也应付的更加从容了,跟着新加坡的几个同学学了很多大方向和 high level 的经验。
整个2018年的后期可以说,学习工作状态血慢慢回上来了一点。
神山之行🇲🇾
第一次旅游是在7月初,马来西亚亚庇,5个人计划了5天的行程,从攀登神山,到游览美人鱼岛,神山的艰辛是事先已知的,本想美人鱼岛应该算是放松,但是却同样的艰辛甚至更加艰辛。费用方面,早早订了亚航的机票,来回几百块人民币可以说是白菜到不行了,费用的大头是神山(门票,保险,向导)整个下来一人接近3000RMB不便宜,其他酒店之类都在正常范围,总体费用不高,出去旅游才发现,大手大脚撒钱的永远是中国人,老外们旅游都普遍比较节俭,吃住都很便宜,装备也都是自带,但都是很专业的。
备齐了所有装备之后,凌晨3点到达神山脚下的小旅馆,休息了不到4个小时便起身去大部队了,当时没什么概念,后来才意识到休息不好真的会很艰难。租用了登山杖,背上了足够的淡水和干粮就启程上山了,起点处的温度较高属于夏天,大家还是身着短袖短裤,一路有说有笑,不觉得特别累。然而神山毕竟有4000多的海拔,行至中午,已经都纷纷换上长衣了,体力也是越来越捉襟见肘。大概爬到下午4点左右,到达海拔3200的休息站,温度也掉到了个位数,狂风大作,大家已经都换上了带羽绒的冲锋衣和棉帽,这时候体力已经有点极限了,爬的越来越慢。就在还剩300米左右要达到3800的大本营的时候,突然间就下起了暴雨,雨势非常的大,加之风大,第一就是山路变得不容易走了(没有台阶,是泥石路),滑倒了两次,第二虽然冲锋衣和登山裤有防水性,但是在风水裹携之下,没多久就打湿了全身,雨水的蒸发带走了身体大量的热量,让我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艰难到了3800的大本营之后,由于也没有热水可以冲洗,简单冲洗之后,果不其然5个人里面3个人发了烧,也包括我,当时昏昏沉沉喝了点药,便一头栽下去睡着了。等醒来后是第二天凌晨3点,发现自己一身的汗,烧也退了不少,可以说是万幸了。商量之下,发烧的同学就不去submit了,当下觉得有点遗憾,但是当晚风雨实在是太大,原定前去登顶的人也都原路返回了,听他们形容是,雨大到感觉自己像是走在瀑布里,遗憾的感觉也退散了一些。
等第二天中午,雨停了,泡了一杯咖啡坐在住所楼下,那美景是真的醉人,不管怎么说也算对得起自己的病体了。一路上伙伴们也是相互扶持,没有谁想着退缩的,向导也一路帮我们提了大部分行李,人很好。下山相对顺利很多,边下山也边感慨,自己当时竟是这么一阶一阶爬上来的。所以,爬山和做事同理吧,没有多难,但也绝对不容易,要的唯有踏实的坚持。
辛苦了2天,接下来的海岛之行,大家都认为是一次全身心的放松之旅之时,现实依旧狠狠打脸。因为美人鱼岛是一个离岸的小岛,所以需要坐船前往,30人左右的一个小船,开始也没当回事,想着坐个船有什么大不了,只是它离岸离的稍微有点远足足有1个半小时的船程,我好像似乎也真的没有太坐过船没什么概念。刚登船时还看着两边的红树林,挺新奇的,遇到两个浪,全船的人都很嗨的在嗨叫。但是慢慢就感觉有点不舒服了,那段时间似乎是雨季来临前,风浪都比平时要大一些。能明显感觉到,海浪一个比一个大,由于船体整个比较小,能明显感觉到船被浪抬升到顶端,再狠狠坠下的感觉,坠下的瞬间感觉到一丝的失重,讲真和坐过山车几乎是一样了。可以过山车过个20分钟了不起了,这个船足足开了有1个多小时。我一个人蜷缩在船边,衣服已经被拍打进来的浪花完全打湿,透过舷窗看到的场景,几乎和大白鲨之类的没有两样了,深海的颜色也不是让人讨喜的浅蓝,而是一种暗蓝接近于黑色,着实让人心生恐惧。之前嗨叫的其他乘客,一个个也都吐的一塌糊涂。后来Ed有告诉我,**其实在风浪都船上还是不要嗨叫,甚至不要张嘴,因为船在颠簸很容易咬断舌头。**当时又正好发生了中国游客泰国普吉岛沉船的事故,当时的情景估计和我正在经历的如出一辙吧。终于1个多小时到达了美人鱼岛,看看同行的人,不是吐的横七竖八,就是吓到嘴唇发白,活着真好。
美人鱼岛,还是一个未经开发的状态,全岛不通电只能靠发电机,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空调有个电扇吹就不错了。不过景色没话说,白色的细沙,清冽的海水(就是贼咸),看着日出日落。和小伙伴们搭吊床,捉小螃蟹,玩飞盘,独享一个人的时光,我自己一个人还借了个皮管和眼镜去浮潜了一下。躺在沙滩上,整个还是很惬意的,就是海岛上垃圾真的有点多,尤其是塑料瓶,也就理解了英女王痛恨塑料制品的原因。小贴士,这个防晒一定一定一定要做足,男生也是,主要是怕晒伤倒不都是矫情,我后背就被晒掉了一层皮。
整个旅行,在哥打基纳巴卢也是品尝了很不错的美食,尤其是有名的生肉面和海鲜(石斑,螃蟹,对虾,拉拉)。面对着那盆海鲜,会不自觉的联想起坐船的经历,想必渔民打渔同样也一定会经历这样的风浪吧,也是在以命搏海,所以城市化的进程也不应忘记那些底层的劳动者,记得餐桌上的美食也从来都得来不易。
与Cici的越南之行🇻🇳
由于今年女朋友去越南交换,便早早制定了10月初出行的计划,计划了3天的行程包括芽庄和胡志明。行程没有计算好时间,办的是落地签,由于要先去芽庄回合,我又是在胡志明入关,于是订了新加坡-胡志明,胡志明-芽庄连续的2趟飞机。但是两趟飞机时间间隔没有计算好,为保险起见就事先多订了一趟稍晚的胡志明-芽庄的班机。果不其然,当天第一程班机大延误,等到了胡志明,我马不停蹄的去办落地签,发现排队等签的人还是不少,没有VISA也就不能坐接下来的飞机。等真正办好了签证,去问工作人员我原计划的飞机还能登机么,人家萌萌的表示,早都飞的不见了。不过因为提前订了备用的机票,当晚还是顺利到达了芽庄,在芽庄见到了我日思夜想的cici小公主,哈哈。
和女朋友在一起2年了,这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异国旅行。芽庄坐落在越南东部沿海,长长的海岸线丝毫不亚于澳洲黄金海岸(虽然我也没有去过哈哈),入住airbnb预定的旅馆,能直接面朝大海,听着海浪声入睡(女朋友居然半夜4点还一个人起来看海!),价钱真的是相当之便宜了,我们订了一个三室两厅全装修的房子,一晚上150RMB。休整一晚,第二天一早又出海去浮潜,哈哈,和女朋友手拉手浮潜,拿着面包喂五颜六色的鱼群,还看到了长满刺的海胆,由于没有准备 GoPro 之类,也就没有音像资料就不再多描述播撒狗粮了,总之,甜蜜,哈哈。浮潜完上船后开始下起了雨,气温降的比较多,女朋友冻的有点哆嗦只能靠体温取暖了。熬到了用餐的岸上,被一碗比较原始的热腾腾的青菜肉末汤补足了元气。也是第一次有机会和女朋友一起躺在沙滩上喝喝饮料聊聊天,恍惚间感觉过上了理想的生活。回程之后,陆续吃了点越南的烧烤,伫立在芽庄的沙滩上,海风拂面,看着涨潮的海水一层盖过一层,内心得到了无与伦比的宁静。回程后,打卡了泥浆浴和芽庄大教堂。旅行的最后一天回到了胡志明,手拉手逛了地标的粉教堂,恰逢过几天是女朋友的生日,于是在小西餐馆里点了牛排和一个小蛋糕,也不知道小可爱许了什么愿望,只希望你永远开心。
在机场送别的时候,小公主还是无一例外的哭红了双眼,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回程的飞机上,旅行的点点滴滴在我脑中回荡,感恩女朋友全程精心的安排,由于有语言的优势也一路都在做着向导(越南整体的英语水平根本不行),也总是一如既往的细致贴心周到温柔,也会闹闹小脾气爱吃醋。这次旅行打点了很多两人的第一次,第一次手拉手浮潜,第一次一起坐飞机(当时担心订不到一起的票,可小姑娘就是执念的要一起坐飞机,想来也是可爱),第一次泡泥浆浴,第一次一起看海等等,这些第一次也都完好的刻画在爱情的日记里,一刻都没有减少,也一刻也不能删减。
来新加坡整整一年了,女朋友其实很不喜欢异地恋,是很容易没有安全感的人,以前在上海上班的时候没事就会三天两头跑到公司楼下等我下班。这一整年只能依靠微信和视频联系,我也常常要处理自己的很多事情,有时候也想这个瘦弱有点孤僻的小姑娘是怎么度过相思的每个夜晚。我烦闷的时候,总是会发来萌萌的照片来逗我开心,她有着很好的习惯,对美和艺术的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很大程度上也感染着我。哦对,还爱做吃的,说以后老了可以开一个像小白桦那样的小饭店。这一年,也慢慢熟悉和摸清了对方的脾气,更加emphasize睡前高质量的共处时间,有点超现实的色彩,毕竟这个共处是穿越空间的。女朋友雅思一次达阵,也让我着实骄傲了一把,有一种家人般的自豪感,哈哈,不管未来会在哪里,我都要陪着你。
往后余生
风雪是你
平淡是你
清贫也是你
荣华是你
心底温柔是你
目光所致
也是你
小结和展望
2018年其实发生了很多事情,不管是我还是所处的这个世界,无法一一细数。站在赤道上的这一年,阳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耀眼,雨水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充盈,浇灌下的我,对自我的认识,对理想的行业,对科学与人工智能,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对和这个世界如何相处,对爱的经营,也从稚嫩走向了没那么稚嫩。感谢这一年,家人爱人和身边所有朋友的理解包容和支持,You are all the best!
2019年,列一下flag吧:
- 重视内容输出,尤其是有组织和高质量的输出,要养成记录的习惯,整理经营好自己的技术相关博客。这点尤其重要。
- 深度方面的推进,尤其是NLP方向吧,还有机器学习原理的整理和算法的巩固训练。
- 能将锻炼和健身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和吃饭一样重要,继续控制体重。
- 想写和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不能是水文。
- 希望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吧,希望可以能真正找到契合的工作,等明年这个时候再来看,毕竟大环境比较寒冬。
- 好好爱CiCi。
以上
2018.12.30
于 University Town of NUS